山东宣传思想战线调研之四|山东:着力构筑乡村文化振兴全面贯通工作体系

新聊斋   2023-09-09 14:44:58


(资料图片)

乡村振兴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,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、赓续文化根脉的底蕴所在,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。近年来,山东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,以“山东手造”振兴传统工艺、助力农民增收,以文化体验廊道和黄河大集做强乡村文化体验游,以美德信用建设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群众精神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上升。

通过调研发现,当前乡村文化振兴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:一是乡村文化振兴全面成势尚显不足,急需加大整体推进力度。乡村文化振兴与其他四个振兴存在差距,有的地方差距还在拉大。同时,乡村文化振兴在整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品牌力影响力不够,缺乏在全国极具影响力号召力的村庄、乡镇或县。二是省市县乡村五级合力抓乡村文化振兴存在不足,责任和任务需进一步明确。在凝聚五级合力抓乡村文化振兴上存在着散小弱的问题,更多是基层在抓、上级在看,省市两级作用发挥不到位,省一级总统筹总部署还不够。三是在建立健全工作思路、目标任务、重点举措、考评体系上存在不足。没有形成系统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整体思路和安排,特别是市、县还没有整体架构、具体任务、推进安排,省里也缺少整体思路、目标任务等要求。四是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尚显不足。送得多、自动自发自觉的少,还未从整体上实现“要我做”到“我要做”的根本转变,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真正激发出来。

针对以上问题,山东在深入调研基础上,研究制定《山东省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导方案(2023—2027年)》,着力构筑乡村文化振兴全面贯通工作体系。

着力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。建立“省部署、市安排、县主抓、镇推进、村落实”工作体系,明确各级各部门干什么、怎么干、谁来干、干到什么程度。细化实化各级党委政府“十保”(保阵地设施、保信息网络、保快递电商、保人居环境、保教育均等、保历史风貌、保文化传承、保乡村文旅、保工作队伍、保工作经费)、部门单位“十送”(送理论、送文明、送志愿服务、送文化、送教育、送科技、送健康、送法律、送体育、送培训)、乡镇层面“十抓”(抓机制建设、抓专人专责、抓上下对接、抓力量统筹、抓精准指导、抓活动策划、抓品牌打造、抓示范带动、抓配套支持、抓日常调度)、村级“十开展”(政策理论普及、美德信用建设、移风易俗、文体活动、志愿服务、环境整治、文明创建、典型选树、文化传承、文化产业培育),构建职责清晰、各负其责、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。

着力推动参与载体贯通。着眼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内在动力,创设整合载体,强化叠加融合效应。整体打通美德信用、全环境立德树人、志愿服务、文明创建等载体,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神文明支撑,打造“两节”(农民丰收节、农民文化艺术节)、“四集”(春夏秋冬四个大集)、“四赛”(村篮、村足、村乒乓、村象棋)、“系列活动”(一村一年一场戏、庄户剧社“群众演群众看”、齐鲁乡村文艺展演竞赛、小戏小剧创作展演、乡村山东手造技艺传承),变“送文化”为“种文化”,让乡村文化热起来、火起来。

着力推动“五个振兴”贯通。发挥“乡村振兴当样板——村村有好戏”文化文明活动牵引作用,激发村民自觉参与、各展所长的积极性,让村民当主角,让新闻上电视、好事上头条,充分展现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“有好戏”,充分展示乡村好戏好品好景好人好地方,充分体现新时代乡村奋斗精神、创新创业、城乡互动、美好生活、发展前景,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冯帆)